close

趁著休假的日子來到MOCA!

而且早上跑了兩個地方看了兩檔展覽,那天過得非常充實,而且重點是...晚上非~~~~~~~~~常的好睡XD

好了拉回重點我們來看心動EMU吧~~

=================我是分隔線======================

雖然取名為心動EMU,但是我整個展看完沒有很心動耶(誤)

先來介紹EMU為何物好了

其來有自:

展名中的「EMU」與「心動」便出自同時是數位主體與敏感觀察者的「神經元」;除了做為數位時代三階段流變的組成

E是Electronic電子化

M是Mobile行動化

U是Ubiquitous雲端化

而「心動」的意思是源自於法文Je suis ému-我很心動    之意

(大四修了一年的法文,果然是有差A_A)

一開始以為心動與EMU無關,但是到了MOCA官網一看

真是大驚!策展論述解釋的詳細明白,也解釋了我心中的疑惑

所以要提醒大家~要去參觀展覽前可以先做個功課看個展覽相關資料才不會貽笑大方喔喔喔喔喔~

更詳細的資料在這:http://www.mocataipei.org.tw/blog/post/28241584

===================================================

現在來一一介紹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作品,但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話請上MOCA官網或親自走一趟當代囉:)

1347873387-2219712414_m  

吳季璁 Wu Chi-Tsung

〈水晶城市002—漂浮〉裝置 

 這件抽象光影裝置,則是藝術家想像中的一個由電子設備、程式、網絡、媒體、訊息所構築的虛擬城市,

藉由一個個透明塑膠盒投影出的虛幻世界,訴說著現代人靠著MSN、社群網路……等媒介,

輕輕鬆鬆就能到達地球上任何角落的生活。人們依存、心繫的原來是半空幻影,然而它卻如此曖昧多變,那麼地勾懾人心。

在這當中我也發現了光源從不同的角度照射過去,影子便會有不一樣的變化

在這個裝置我看到了光的直線前進性(雖然跟物品訴求不太一樣XD)

1347875132-869450905_m  

曾御欽 Tseng Yu-Chin

〈顫動之牆〉錄像裝置 


203展間的〈顫動之牆〉錄像裝置,來自一個自己的故事:學弟在夜店打電話向他求救,等他趕到現場時,

在重低音音樂包圍之下,他突然發現自己與現實抽離了。透過這件沒有台詞也沒有劇情的錄像,曾御欽抒發自己在當下的迷惘。

 

 這個影像老實說...我看了有點不太舒服

在這個展間裡我感到渾身不自在,而且聲音之大,耳朵承受不了;眼睛所及,也不是美的事物...

因此我待不到一分鐘我便匆匆離去。

1347875151-3246236090_m  

 

蔡士弘  Tsai Home

演習不革命軍〉壓克力、炭、畫布

 面對數位科技時代,他試著將畫布當成一面數位螢幕,畫中宛如線上戰爭遊戲的史詩場面,其實是Google來的,

當中的軍隊士兵陣容,則是他不斷「複製再貼 上」的結果。仿數位的手工拷貝之下,每個人物造形看似相同,其實難免有些差距,

細看人物的衣紋皺褶、色彩明暗都有不同。超越時空的數位時代,讓當代人有了多重分身的可能,

卻也使得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無感。蔡士弘的畫呈現了這種矛盾,也戲謔地表達了對於科技這種壓倒性支配力量的無言反抗。

其實這幅畫我覺得很像陳鏘旭老師畫的紅雨耶!!!!XD

1347875139-4156417952_m  

 

李承亮 Li Cheng-Liang

太空月球計畫太空艙〉裝置 

現代人生活太過便利,微波食品、網路與日趨快速的交通工具,表面上拉近了時空距離,卻也無形中加重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

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藝術家李承亮在遊歷紐約時,運用黑鐵、廢棄家電創造了〈太空月球計畫太空艙〉,一座可以移動的居所。

這如同航空器又像是行動碉堡的雕塑,沒有觀光客式的漫遊,而是航海的生死冒險。長居久安必須具備的自給自足條件,以及靈活拆卸以順應變化的功能性,讓想像的太空艙有了在現實生存的著力點。

看起來比一般成人還要高的太空艙模型,其實還暗藏一個網路傳說——月亮其實是人類因為無聊而製造出來的產物。

要製造月亮需要極發達的科技,藉由傳說延伸出來的太空艙裝置,恰巧中介了「人—科技」的最大程度;或許當代人太過仰賴科技成果,相對也失去了對浪漫感性的臆想。

恰巧中秋節快到了,這個裝置很應景耶!:P

1347875143-3031393033_m  

廖建忠 Liao Chien-Chung

〈怪手〉裝置 

 透過一支斷掉的挖土機挖臂裝置,藝術家廖建忠想要傳達自己對都市開發的不解、恐懼與悲觀。

這件作品〈怪手〉來自他「表面工程法」系列作品中的都市三部曲之一,怪手有「開發」的象徵意義,

在挖土機斷臂上,廖建忠以魔幻寫實的手法將裂開的斷面置換成動物遭斷肢的血肉模糊,他將之稱之為欲望。

 廖建忠從小見證台北市東區的建設與開發,深深著迷於挖土機展現出的龐大力量。

直到有一天,看著挖土機剷平了自己居住多年的老家,突然之間對於怪手除了迷戀崇拜之外,還多了恐懼與憤怒。

時至今日,不當的國土開發、都市更新、土地徵收、抗爭活動……仍一直發生,於是他以詼諧的手法呈現一種環境本質上的改變,

透過物件本身在藝術命名下的轉換、隱喻,試著表達他的疑慮,並且記錄一種屬於他的年代該有的鄉愁。

啊,藝術莫過於對生活的體驗以及反省,生活處處皆是藝術,

這件作品如實的反應藝術家的生活,其實藝術貼近我們的生活、俯拾即是

即便是一個有小反諷性的作品,也能喚回民眾對這個議題的關鍵

 (就像前幾檔展-活彈藥一樣,張力山的形骸孤島,以參展者親自撿拾流浪動物骨灰來引起大眾對流浪狗議題的關心,雖然台灣在這塊做的還不夠好)

1347875144-1367280931_m  

 

吳其育 Wu Chi-Yu

〈一號與狗〉單頻道錄像 

錄像作品〈一號與狗〉是在日本福島核災發生之後,吳其育行經核能第一發電廠產生聯想而作。

在他行走的路程中,沿途經過荒廢的夜市、核一廠大量的排水、咳嗽的小黑狗、任眾多遊客參觀的十八王公廟巨大狗雕像……等,

原本分離且不連結的事物,因為走過而同時接連為一次體驗,原本稀鬆平常的事物變得不太一樣,或是疑點重重。

 這一連串的經驗也開啟了吳其育的質疑:十八王公廟旁邊為什麼有核電廠?為什麼當地到處都是小黑狗?

種種不解好像只有透過親身經歷,才能說服心中對於這個地方的困惑與冷感。而作品就是嘗試透過大驚小怪的扭曲手法,

把核電廠給人們的某些強烈卻互不相干的既定印象——不再繁榮的附近鄰里與夜市、流浪狗、地方的民間信仰——綁在一起,是曲解,

但是也是透過地緣關係去重新連結原本不相關的議題,藉此暗喻目前社會上對於核能議題激辯失焦的短路狀態。

 我想大家對於核電廠的想法應該都是:

好啊!要蓋就蓋啊!只要不要蓋在我家就好!

我覺得藝術家的配音有點平淡無奇,我覺得應該要在更有抑揚頓挫也許會比較好XD

我改天也想到十八王公廟去走走看...體會藝術家的體會。

我想那裏的狗應該都不長命吧...(嘆)

1347875147-3792355427_m  

豪華朗機工 LuxuryLogico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錄像裝置 

 

由四位198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所組成的團隊「豪華朗機工」,創作風格一向混合跨界。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是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企劃,發展出來的複合型創作。

順道一提,豪華朗機工前一陣子有在中央大學展覽過喔!(我那時候還是藝文中心工讀生的樣子!)

 一隻手工模型鳥,經由電腦3D影像程式運算後,製成37,200張編號空白鳥圖紙,從而開啟了一段孩童間的繪圖飛翔旅程。

他們走訪台灣各地偏鄉小學,邀請孩童們加工上色,透過空白塗鴉在孩童們之間旅行,簡單訊息與龐大回應形成群聚的力量,

探討地域性、社會性、人類心理學、資訊美學等相關的議題,最後將三萬多張塗鴉匯集成一段超過四十五分鐘的動畫影片。

創作團隊強調,動畫為集合創作建立出文本結構,而成為論述材料,也延續了豪華朗機工關注的兩大主題——「照顧」(Project Woodpecker)與「混種」(hybrid)。

我覺得「天氣好不好都要飛」是一句很撫慰人心的話/畫

就很像「日子再怎麼苦還是要過下去」,有異曲同工之妙

很激勵人心!

1347875883-984447872_m  

謝牧岐 Hsieh Mu-Chi

〈回到年少輕狂時〉單頻道錄影 


一直以來使用畫筆做為創作工具的謝牧岐,近年來也以影像來訴說繪畫背後的故事。

「回到年少輕狂時」錄像作品以流行性高的音樂錄影帶手法,結合時下年輕人熟悉的饒舌音樂,闡述自己投身繪畫的初衷以及歷程。

謝牧岐不但自己擔任主角,片中也邀請其他藝術家參與演出。

長達六分多鐘的MV,謝牧岐塑造了時間上的先後順序,從高中階段到畢業之後的專業藝術創作者生涯,

企圖傳達如果時間可以重新回到過去,那麼還有什麼可以反轉的?這件作品可以看做是一個回溯的敘事,

講述著共同的學習經驗,也可以視為藝術家對於自我身分的審視、想像,甚至是信仰的一份宣言。

謝牧岐來到了中正高中的美術班,找了美術班的學生協助拍了這個音樂錄影帶

「Back to the junior」這首歌還不錯聽耶其實!

而且走出當代後我的腦海裡一直是這首歌的旋律~

 歌詞也很激勵人心,學藝術的不妨看一看吧:)

1347875146-1398879611_m  

黃沛瀅 Huang Pei-Ying

〈流台北當代藝術館〉瓦楞紙裝置


離開201展間,參觀者立刻進入一個由瓦楞紙所打造的人工峽谷裡,一塊塊裁切方正的工業用瓦楞紙,

配合當代館二樓的出口樓梯的地形地勢,堆疊出蜿蜒走道、流線山洞……隨著當代藝術家黃沛瀅的動線擺布,體驗一個全所未有的流動空間。

黃沛瀅的創作擅長以細膩的氣質與手法,透過豐富多元的媒材來呈現情境氛圍濃厚。

這件瓦楞紙裝置說的是一個有關「體驗」的故事,在體驗的過程中,產生對照於現實時空的抽離感,讓觀者可以自由想像;

藝術家以空間做為畫布、以各種質感與肌理的媒材做為顏料,在三度空間中鋪陳出一幅恣意乖張、熱情澎湃的抽象繪畫,一件繪畫性的空間雕塑。

老實說我有點震懾到了...

這要堆多久才有這樣的成果啊...感覺跟積木展有得比啊啊啊啊啊!

1347875150-201564348_m  

 

黃博志 Huang Po-Chih

 我沒有罪裝置 

不少人有逛街時不慎觸動防盜系統,或者聽到防盜警鈴嗶嗶作響的經驗,即使沒有偷竊,鈴聲大作時還是讓人心中一陣緊張。

藝術家黃博志裝置於展場出口的作品〈我沒有罪〉,就是一套結合了電子商品防盜系統EAS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與消磁工具的數位感應作品。

 透過這件人機互動裝置,藝術家企圖探討兩個面向:其一是無所不在的數位系統正像一道隱形的社會監控,讓人們被貼上標籤(tagging),

當試圖離開、觸動警報,便被爆炸性地宣告有罪,成為一個錯誤。其二是擁有軟標籤的人們,似乎也像個浮動的商品,成為銷售物流的一部分。

這件藝術裝置有意扭轉社會系統的運作和定義,將夾帶RF軟標籤,以病毒或臭蟲姿態混入系統、置入某些官方文宣出版品中,

以不知情的觀眾作為系統警報的引線,雖然錯在系統本身而不在人,但唯有一次又一次地點出或證明系統的錯誤,才有可能真正顛覆系統並喚醒人們權利意識。

 看到這個...我以為當代什麼時候設置了防盜器= =

我還想說當代也太沒情調了吧!是怕我們會偷藝術品嗎??!!

沒想到它居然是個展覽作品啊啊啊!!

有點嚇到XDD

 

 ==================================

來看看這次的門票好了,依然是很有巧思

DSCN6237    

門票是一張刮刮卡!!!!!!!!(拿來與我家店裡的刮刮樂比較看看XD)

刮開之後長這樣子...

DSCN6239    

我只能說當代實在太有創意了啦啦啦!

怪不得我是你們的忠實觀眾^_^

 

 

夜深惹,我該睡哩!

打完收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